首页

女医熙熙吓坏视频

时间:2025-05-25 18:37:20 作者:斯洛文尼亚官员:很荣幸成为中欧合作的典型成功案例 浏览量:16028

  中新社雄安10月7日电  题:雄安新区,新在哪里?

  中新社记者 陈林

  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设立已有7年的雄安新区,目前已颇具规模。作为“未来之城”,被称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雄安新区新在哪里?这个海内外关注的问题,答案愈发清晰。

  雄安之新,新在破局

  近日,作为首家注册落户雄安新区的中央企业,中国星网雄安总部项目竣工验收的消息引发关注。这也标志着首家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央企总部正式竣工交付,入驻雄安。

  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中共十八大以来谋篇落子的第一个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7年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公布。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与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两翼”,共同承担起解决北京“大城市病”的历史重任,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

  雄安新区的设立,既立足解决当下问题,又着眼长远发展大计。截至目前,央企在雄安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首批4家疏解的央企中,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已启动试运行,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部大楼、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大楼主体结构已封顶,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雄安总部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同样建设中的还有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等4所高校的雄安校区。

  雄安之新,新在底色

  白洋淀于雄安,如西湖于杭州。“十一”假日期间,有“华北明珠”之誉的白洋淀,游人如织。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是雄安新区的生态底色。

  坐拥白洋淀,雄安新区具有天然的生态优势,但过去白洋淀也曾遭遇水质下降、生物种类减少等威胁。自雄安新区设立以来,通过补水、治污、清淤、搬迁等措施综合治理,白洋淀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水标准,淀区野生鸟类达286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80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青头潜鸭,已连续三年被观测到在此繁育雏鸟。

  先植绿、后建城,雄安新区在大规模城市建设开始前,就率先启动了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治理白洋淀的同时,当地也在大规模植绿。自2017年“千年秀林”工程栽下第一棵树以来,累计已造林47.8万亩,绿化面积达73.8万亩,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升至34.9%。

  如今,三百米进公园、一公里进林带、三公里进森林、处处是游园的场景,正为当地民众带来新体验。

  雄安之新,新在规划、发展

  这是一座在规划设计之初,就锚定成为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的“未来之城”。其规划编制,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动用机构最多、集聚人才最多的一次城市规划编制。

  当下的雄安,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38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614亿元人民币,开发面积覆盖190平方公里,4251栋楼宇拔地而起。环城市外围道路框架、内部骨干路网、生态廊道、水系构成的城市建设“四大体系”基本形成。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共同建设、共同生长。一座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蓬勃发展。

  高端高新产业,正在这里聚集。空天信息、软件信息服务等系列高端产业对接活动成功举办,助推一批产业链重点企业、研发基地和实训基地落户雄安。卫星互联网和商业航天产业在这里布局,物联网、人工智能、6G、IPv6等领域在这里快速发展……而随着中关村“千企雄安行”“百所高校雄安行”等活动开展,创新创业人才也在雄安加速聚集。目前已累计发放“雄才卡”1.2万余张。

  这就是雄安,一座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完) 【编辑:李润泽】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界文化遗产地重庆大足面向全球招募1007名“大足石刻守护人”

2010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在环绕月球之后,于2011年进入日地拉格朗日L2点环绕飞行并飞越图塔蒂斯小行星,创造了当时中国航天器最远飞行纪录。

财政部:今年中央财政已下达就业补助667亿元

其中,长沙经开区土地储备中心推出11宗优质地块,涵盖星沙商务中心区、黄花片区等区域,包含住宅用地3宗、商住用地1宗、商业用地7宗。长沙经开集团则推出8宗优质地块寻求合作,涵盖湘龙片区、人民路两厢、泉塘片区、星沙产业基地、黄花片区,包含住宅用地3宗、商住用地2宗、工业用地3宗。

60件(套)绘画作品亮相重庆 再现“明清画境中的生活景象”

祖国南端的国门口岸晴空万里,国旗飘扬见证守护祖国南大门的最美“警色”,珠海边检总站湛江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祝祖国生日快乐,请祖国放心。

国际最新研究:森林采伐管理能保护大型濒危哺乳动物

在医保方面,国家卫生健康委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640元,职工医保普通门诊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2023世界大河文明论坛发布《郑州宣言》: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8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及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周加海在会上表示,《解释》注重贯彻从“治罪”到“治理”的理念,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解释》专门将“积极通过补种树木、恢复植被和林业生产条件等方式修复生态环境”明确为从宽处理的重要考量因素,以引导行为人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从“森林资源破坏者”转变为“森林生态修复者”。这既是落实从“治罪”到“治理”理念的具体举措,也是宽严相济、恢复性司法的当然要求,对促进森林生态有效修复具有重要意义。(谢龙飞)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